校園新聞
科學研討重實效,深入交流共提高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微教學研討活動
戳上方藍字「關注」
一起做個熱愛教育并熱愛生活的人??
“微教學”展示活動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已近一年,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組織了系列活動促進教師學習,如聘請專家進行課標解讀、組織教師進行自學、教研組集體進行研討等。
該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旨在促進教師對教學重點、難點環節、教學的關鍵內容的設計進行深入思考,幫助教師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新課標,通過同組教師的展示、交流與討論,促進教師共同提升專業水平。
所謂“微教學”就是針對某一教學重點、難點或關鍵內容進行的設計和授課,一般在10分鐘左右。
???
2018年12月份富力城校區教學處組織開展了“微教學”展示活動。
###
展示活動
數學教研組
數學教研組,以通過對數學中一些小問題的深入挖掘,重新認識知識的本質,梳理教學思路,設計教學環節,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為主旨開展了活動。教研組長肖志軍老師指出數學中的很多小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挖掘條件和背景,換個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解決方法,而對比這些方法,會使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平時教學的有效性,而教研組老師之間的切磋和交流又可以達到相互促進,刺激思考,共同提高的效果。
微課展示
數學組安洋洋老師微課展示
●
年輕教師首先進行了分享,其中安洋洋老師與大家分享了微專題《向量投影的應用》,她認為教學中學生若能抓住數量積的幾何意義,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簡化向量運算。
數學組王莉老師微課展示
●
王莉老師為大家講解了微專題《圓錐曲線定義的應用》,提出高三的復習尤其要回歸數學概念本身,注重聯系和拓展。
谷紅霞老師的板書
●
谷紅霞老師為老師們展示了微專題《用向量證明三角形三條中線相交于一點》,在此過程中著重演示了教學難度突破的方法以及教學中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深入淺出,她最后畫龍點睛地給出了向量法解決幾何問題的意義在于使得問題解決的過程程序化,為計算機的應用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數學組教研組長肖志軍老師做點評
●
組內的其他教師分別選取不等式、三角函數、解析幾何、數列、平面向量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展示。
###
展示活動
英語教研組
英語教研組,開展了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設計微教學展示。
高一英語備課組長柯慶紅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高一年級的柯慶紅、徐林和劉翠艷三位老師結合新課標對文本的要求,利用活動觀理論支持,如何設計文本解讀中的WHAT?WHY?HOW?進行了微教學展示。三個微教學展示均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對課程的六要素進行整合,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將語言知識學習,文化內涵理解,語言技能發展和學習策略運用融合在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三類互相關聯的語言與思維活動中。
高二英語備課組長劉錚老師進行英語微教學展示
●
高二年級的徐蕾老師和郭敏老師設計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兩節同課異構,夏凊老師展示了完善版的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劉錚老師展示了Body Language。她們在深入研讀新課標的同時,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并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深入的解讀。
高三英語備課組長楊斌老師進行英語微教學展示
●
高三年級的老師緊緊圍繞新課標的理念進行文本分析,同時文本分析中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的培養。其中楊斌老師的課關注了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關欣老師的課關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楊秀艷老師的課注重培養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體態語言所表達的不同含義。
英語組教研組長梁衛紅老師做點評
●
###
展示活動
物理教研組
物理教研組,開展了旨在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引導教師注重教學細節與教學模式的思考的微教學展示活動。每位教師選的課題都是日常對教學中自己思考最多,創新最多,最感興趣的問題,使教學研討價值更高,引發思考和思想碰撞最多的內容。
物理組趙春英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趙春英老師展示了密立根測油滴帶電量實驗,通過分析對比兩個版本的教材,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本源,同時學會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培養學生基于教材通過自己設問的方式加深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李向峰老師結合教材中出現的經典試驗與同事們分享近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成果.高站位的闡述科學的內涵已經對科學模型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使得老師們對科學思想有了不同的思考。
李向峰老師結合教材中出現的經典試驗與同事們分享近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成果.高站位的闡述科學的內涵已經對科學模型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使得老師們對科學思想有了不同的思考。
趙彤老師選題為生活中的現象超重和失重,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物理情景,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挖掘學生思維錯誤和解題困難的原因,用學過的牛頓定律分析其中受力和運動的關系,指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組內的其他教師分別就如何構建物理模型、實驗教學和改進、對一道高考題的思考、深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進行了微教學展示。
物理組竇維霞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物理組教師熱烈研討
●
組內的其他教師分別就如何構建物理模型、實驗教學和改進、對一道高考題的思考、深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進行了微教學展示。
###
展示活動
化學教研組
微課展示
化學組馬煒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化學組厲紅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化教研組研討
●
化學教研組,開展了深入研究一些教學重難點,探求省時高效的教學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最終實現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研討活動。組內中青年教師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了微教學展示。教師們展示中注重新課標理念的體現,聚焦核心概念,彰顯知識的功能價值;基于主題認識模型,結構化組織教學內容;創設真實問題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拓展視野;設置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能力活動任務進階;外顯思維過程方法,轉變原有認識方式,發展學科核心素養;關注學生能力發展,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去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隨后組內老師結合展示的主題進行了研討,老師們在研討中坦誠直言,相互學習、反思。本次活動讓教師參與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濃郁的教研氛圍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
展示活動
生物教研組
微課展示
生物劉亞男老師微課展示
●
生物組老師們在觀看微課展示
●
生物教研組,郭潔老師通過分享備課組自編題目,旨在引導學生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
劉亞男老師通過微課《Ti質?!寥擂r桿菌轉化植物的有力武器》,以此幫助學生在理解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并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艾瑩老師的微課《甲狀腺激素的調節機制》,以此來突破重難點以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識圖能力,并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隨后教研組長岳進和其他教師作了精彩的點評,指出這三節課脈絡清晰,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不同年級的教學特色,并分別指出三位老師此次活動中的長處和提升的空間。
###
展示活動
歷史教研組
微課展示
歷史組李建靖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歷史組冉京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歷史教研組,開展了旨在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的研討活動。李以學老師展示了一節貼合當下熱點的微課《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教師從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入手,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感受經濟全球化加深了對經濟全球化實質的理解。王偉偉老師展示了《兩次工業革命·英國》、冉京老師展示了《克倫威爾與英國革命》,李建靖老師分享了《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三節緊湊的微課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材料解析的基礎能力。張杰老師展示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重點是過史料分析,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習慣和能力,同時堅持價值觀的引領和滲透,凸顯歷史課獨特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
展示活動
地理教研組
地理教研組,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地理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的探討,梳理教學思路,設計教學環節,學習解讀新課標,提高老師們對新課改的認識,探討如何在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田思寧老師展示了 “地理景觀的描述”,教師以“黃山游學歸來的對話”引入課堂,生動有趣,強調地理來源于生活,給人以驚艷的感覺。劉曉曦老師展示了 “工業區位”, 教師以問題引導課堂教學,教學設計邏輯性強,并強化了落實,使高三復習備考工作有針對性。
微課展示
地理組劉曉曦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劉曉曦老師展示了 “工業區位”, 教師以問題引導課堂教學,教學設計邏輯性強,并強化了落實,使高三復習備考工作有針對性。
地理組研討
●
全組老師結合新課標新課改,研討了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體現地理思想和方法,強化人地協調觀、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學科核心素養。
###
展示活動
政治教研組
微課展示
政治組蔡惠琴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政治組王立軍老師進行微教學展示
●
政治教研組,開展了旨在注重從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教學資源,通過切磋和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為目的的活動。組內蔡惠琴、佘懿、蔣永明、鄭國忠和王立軍老師圍繞著《傳統文化的繼承》,依次展示了自己的微課。老師們結合北京高考試題秉承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結合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隨后,教師們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專題研討,深刻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學中凸顯政治學科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的作用。
###
○
○
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教學”具有問題聚集、主題突出、內容精簡的特征,也更貼合教師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本次“微教學”展示活動,不僅搭建了教師交流研討的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協同進步,還激發了大家課標、重難點教學內容研討的熱情,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課堂高效的提升。
end
撰稿:教研組長、孫穎瑜
責編:葉欣 孫睿東
編輯:張杰、劉琳
工大附中